"境外学生看浦东"非遗考察阶段活动圆满结束

2020-12-17
                    

为展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文化风貌,让驻沪境外学生了解和热爱汉语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由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举办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外学生看浦东’中文风采展示活动”于今年十月正式启动。活动深挖浦东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驻沪境外学生的视角来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推广非遗。

活动由非遗考察和风采展示两个阶段组成,参与对象是浦东新区内有资格招收境外学生的学校,包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学校和有关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境外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活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分别开展,每个学段有5个主题供选择。非遗考察阶段共有来自浦东新区的17所学校,约1300多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他们通过实地考察非遗基地,与非遗传承人互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零距离体验浦东非遗文化,为他们接下来讲好浦东非遗故事拉开序幕。下面是一组学生们体验非遗项目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龙舞(浦东绕龙灯)(国家级非遗)

绕龙灯,俗称“舞龙”,是浦东地区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我国稻作文化地区的传统舞蹈。同学们不仅欣赏了来自三林镇龙舞队的专业表演,还争先恐后地上台体验了如何把“龙”舞起来的成就感。

(龙舞@惠灵顿)

上海绒绣(国家级非遗)

上海绒绣,又称彩帷绒绣、绒线绣、毛线绣,是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一种手工艺品。活动中,同学们在穿针走线中感受中国文化的严谨和细腻。

(绒绣@哈罗&华二国际部)

芦苇编织(市级非遗)

浦东的芦苇编织用品主要有四类:生活用品类,如帘子、簸箕等;民俗类如扎库;食品类如包粽子;工艺品类等。我们的学生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编织技艺,纷纷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不亦乐乎。

(芦苇编织@英国学校)

古船模型制作技艺(市级非遗)

古船模制作是用真船同质材料,如木料、布料、线绳等十多种材质为原料,制作技术涉及放样、木工等多门工种,集多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于一体。在非遗基地,同学们各显神通,团结合作,打造出了各自的“梦想之船”。

(古船模型制作@建平实验小学)

太极拳(市级非遗)

太极拳(叶传)在授拳理念上,摒弃伤人的目的,增加了强身健体的功能。从活动图片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各个有模有样,虽然表达不出阴阳变化的深入浅出,但是他们的一招一式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太极拳,它新颖、有趣、充满力量,非常期待同学们的展示!

(太极拳@英国学校)

瓷刻(市级非遗)

瓷刻始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是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刀具镂刻书、画作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制品。瓷刻作为本次活动高中组的特色主题,既考验高中生的美术功底,又给了他们创作的空间。

(瓷刻@德威)

剪纸(区级非遗)

浦东剪纸大多以花鸟、人物、风景为主,采用镂空技法,常借助各种线条用二维空间形式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内容。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将剪纸带到生活中,融非遗于生活,用生活的元素点亮非遗。

(剪纸@进才国际部)

接下来活动将进入风采展示阶段,该阶段由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组成。每个学校每个学段都将推选一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复赛,复赛晋级的队伍将登上舞台做现场展示。非常期待同学们的表现以及他们眼中的浦东非遗文化!